服务热线133053879880538-8888228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manicepisode)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躁狂反复发作,按ICD-10则归类于双相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土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患者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常因说话过多口干舌燥,甚至声音嘶哑。所谈内容常随周围环境变化而频繁转移,呈现随境转移现象。
3.活动增多 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有的表现为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行为轻率或鲁养(如挥、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等),自控能力差。患者无疲倦感,声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严重者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常出现夸大观念(常涉及健康、容貌、能力、地位和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
妄想,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5.睡眠需求减少睡眠明显减少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特征之一6.其他症状 可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儿童、老年患者常不典型。儿童患者思维活动较简单,情绪和行为症状较单调,多表现为活动和要求增多。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夸大、狂傲、倚老卖老和易激惹,而情感高涨意念飘忽及活动增多不明显。若躁狂发作较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轻度或不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轻狂(hypomania)。若躁狂发作较重,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多与心境协调,但也可不协调),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二)抑郁发作
既往将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概括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三低”症状,现认为这是重度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部分抑郁发作患者并不具备。目前认为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抑郁反复发作,按ICD-10则归类于复发性抑郁障碍(recurrent depression)。
1.情绪低落 患者自觉情绪低沉、苦恼忧伤、兴趣索然、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自称“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等,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常有无望感、无助感和无用感。典型病例常有晨重晚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
2.兴趣缺乏 患者对以前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如患者以前是很
爱打球的人,现在却对打球一点儿兴趣都没有。3.快感缺失 患者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部分患者也能参与一些看书、看电视等活动,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时间,或希望能从悲观失望中解脱,毫无快乐可言。
4.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愚,思考问题困难。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应答及交流困难。
5.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缓慢,严重者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患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6.焦虑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抑郁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焦虑。
6.焦虑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抑郁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焦虑。
7.自责自罪 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切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严重者达到罪恶妄想,回顾过去自感一无是处,罪孽深重。
8.自杀观念和行为患者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没意义,以为死是***好的归宿。可有自杀计划和行动,反复寻求自杀。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抑郁发作中至少有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有的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患者会认为活着的亲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杀亲人后再自杀。
9.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在抑郁存在一段时期后可出现幻觉和妄想。内容可与抑郁心境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被害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贾
10.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等。
(三)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1.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的程度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不过有时也可有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或是对个体既往行为较充分的了解,很难作出诊断。
2.恶劣心境(dysthymia) 原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患者有求治要求,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它通常始于成年早期,持续数年,有时终生。恶劣心境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
四、病程和预后
多数心境障碍患者预后较好,经治疗临床症状可基本或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有15%~20%的患者可慢性化,残留有易激惹、心情不好和躯体不适等症状,社会功能不能恢复至病前水平。预后与反复发作、慢性化病史、阳性家族史、病前适应不良、合并躯体
疾病、缺乏社会支持和治疗不恰当等因素有关。
躁狂发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好发年龄在30岁左右可早至5~6岁,也可晚至50岁以后,但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自然病程-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为3个月左右。躁狂发作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相近,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多次发作后可慢性化。对每次躁狂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70%~80%。
抑郁发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发病年龄较双相情感障碍晚,复发性抑郁障碍起病年龄平均为40~49岁。每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平均为6~8个月。抑郁发作常反复发作,有过1次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50%,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70%,有过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几乎100%会复发。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多次发作后可慢性化。对每次抑郁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60%~80%。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抑郁发作持续时间(约6个月)长于躁狂发作(约3个月)。***发作通常继之于应激性生活事件,但以后的发作与精神应激的关系不大。***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起病于50岁以前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随时间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如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